自遠古時代起,人類就常常幻想能無中生有,或者自由穿梭于時空,而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技術在感官層面給了人們這種能力和自由。盡管AR和虛擬現實VR概念已經出現了幾十年,然而AR/VR大量出現在科技媒體上吸引各方的關注也就是近年來的事情。
雖然AR/VR同時受到了多方的關注,但從技術角度和應用前景來看,AR和VR還是大有差別的。相較于VR,AR中的R(Reality)是更加真實的R,而凡是能對R有附加額外信息的都算A(Augmented)。也就是說,AR里面的信息是疊加到真實的場景里,而不是虛擬的場景(VR)里的。
簡言之,VR是趨近現實;AR是超越現實。超越現實的AR是否真的具有超越現實的力量?又將對真實的世界帶來什么影響?
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是兩種不同的技術,有著顯著區別,但卻常常被相提并論。AR提供跟周圍環境和場景有著實時聯系的文本、符號或圖形信息;VR則完全替換了我們的視覺世界。
更詳細一點來看,增強現實能夠把含有字母、數字、符號或圖形的信息疊加或融合到人們看到的真實世界中。在增強現實世界中,“網絡”就是人們所處的空間。增強現實能夠提供人們無法從現實世界獲得的更深層次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使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一條陌生的街道,在正常人的眼中只是一條街道,但從增強現實的角度看,它會覆蓋上一層不同的“信息外衣”或所謂的“長尾”。人們能夠知道這條街的名字是什么,有什么樣的商店,以及哪些商店是最好的。讀一本書可能變為一種三維的體驗,圖片可能會浮現在文字上,而超鏈接也可能帶有動畫效果,讀者能夠通過眼部的運動翻動書頁,而且,沒有必要再去限制頁面的尺寸。
人們可以了解他們想知道的一切。目前,一些AR產品已經具備了這些功能。隨著技術的發展,增強現實還可以發展得更加先進,使得交互從精確的位置擴展到整個實時環境,從簡單的人與屏幕之間的交流,到將人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中去。
雖然增強現實這個概念是一個科技感十足的現代產物,但早在20世紀90年代,波音公司的科學家湯姆·考德爾(Tom Caudell)就創造了它。
而使現代增強現實設備成為可能的第一項技術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當時,愛爾蘭的望遠鏡制造者霍華德·格拉布爵士(Sir Howard Grubb)申請了一項專利。他發明了一項命名為“一個用于大小型武器上的新準直式瞄準鏡”,描述了一個用于幫助瞄準射擊武器的裝置。
1901年,格拉布在皇家都柏林協會科學研討交流會上就這項發明給出了描述:“可以想象一個探照燈式的光束,沿著槍的軸線方向投射,并調整到與火線一致,光束所落在的地方,就是擊中的目標。這顯然是不可行的,但這正說明了光束是達到我們目的的必要條件。”“瞄準器就是本論文的主題,它投射的不是一個實際的光或圖像,而是投射光學界所稱的虛擬圖像到物體上,獲得與實際光所得到的相似的結果。”
這項發明解決了人眼在某一時刻只能聚焦于同一景深的基本挑戰。只能專注于近距離的物體,或是專注于遠距離的物體。人眼的結構使得它不可能同時聚焦在兩個物體上。使用僅配備了機械瞄準器的步槍或手槍進行瞄準就特別具有挑戰性。至今,這仍是需要定期練習才能掌握的技能。
根據Ronald Azuma在1997年的總結,增強現實系統一般具有三個主要特征:虛實結合、實時交互和三維配準(又稱注冊、匹配或對準)。如今,整整二十多年過去了,AR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系統實現的重心和難點也在隨之變化,但是這三個要素依然還是AR系統中不可或缺的。
可以說,AR就是從真實世界出發,經過數字成像,然后系統通過影像數據和傳感器數據一起對三維世界進行感知理解,同時得到對三維交互的理解。三維交互理解的目的是告知系統要“增強”的內容。
幾十年來,人們一直依靠鼠標和鍵盤來操作計算機并與之交互,現在,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支持下,這些工具或許很快就將被取代。人機交互將逐漸發展為逼真還原現實場景,如同說話和眨眼一樣輕松簡單。由于AR具有擴大現實世界的優勢,所以在醫學、精密儀器維護、軍事和工程等領域都能夠應用。
就目前而言,顯然,AR導航是人們最為熟悉的AR應用。傳統的手機導航方式很好,但缺乏互動性,對于處在陌生地方的人來說,有時無法確定這是否是地圖上顯示的正確位置。將增強現實技術應用于導航,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諾基亞城市萬花筒這個軟件可以很好地描述這一點。
2019年2月 Google推出了“Google 地圖 AR導航 APP”測試下載,就是通過AR功能在實際道路上顯示導航標志的技術。Google 地圖 AR 程序使用智能型手機的相機鏡頭,讓畫面同時出現實際道路與地圖來進行導航。它會在實際建筑物、道路畫面上標示箭頭,比原本的地圖更能準確地讓人找到路,毫無困難地到達第一次要去的地方。
并且,屏幕上的標簽顯示這些建筑物的確切位置和它們的大致距離。當人們點擊其中一個標簽,它就會顯示出詳細信息,比如餐廳的名字,它的特色食物和人們的評價。如果目的地離人們所處的位置有點遠,該軟件可以提供路線規劃導航和到達目的地的交通方式。
另外,當前,人們參觀博物館的時候,雖然可以看到很多文物,但有些文物是不完整的,如果游客很多,更是很難看到文物的解釋內容,一些戶外的歷史遺跡也已經沒有了全貌。AR可以帶來全新的體驗,通過對殘缺的文物進行重建,可以讓游客一睹其原來的面貌。
此外,AR游戲還可以改善玩家與真實環境的互動體驗。手機游戲Ingress就是AR游戲中最好的例子。這個游戲有一個簡單的科幻背景,玩家首先需要從兩個陣營中選擇一個,然后玩家需要在地圖上找到并收集物品,物品可以被視為經驗,然后找到Portal,進行攻擊或防御。游戲中的地圖基于谷歌地圖,所以物品和Portal的位置都是真實的,可以是博物館或特定的建筑。玩家需要到現實世界中的那個地方去收集物品并來到Portal附近。
就未來的AR應用來看,在醫療領域,醫學生可以通過增強現實技術更好地學習人體和做手術,因為學生需要觀察真實的人體,外科醫生需要在現實生活中進行手術。這種情況下,AR可以起到輔助作用,例如它可以表明人體的哪個部位應該用手術刀做切口,或者哪個部位有腫瘤。這種輔助可以幫助外科醫生更準確地進行手術,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在軍事領域,增強現實可以幫助部隊實時獲取位置信息,以及陌生戰場的地理數據。增強現實還可以提供基本的導航和飛機信息,以及軍用飛機的目標位置。
在增強現實的幫助下,不久的將來,我們或將面臨一系列可能性,在教育或職場培訓中,可以借助增強現實技術幫助我們學習新技能;當地技術人員可佩戴增強現實設備,在專家的遠程幫助下,完成他們無法獨立勝任的工作。
增強現實的興起是由近年來軟硬件的快速發展決定的,是科技人員幾十年努力推動的成果。在AR技術的應用中,也充滿了各種挑戰和機會。
2012年,由谷歌首次推出谷歌眼鏡,谷歌眼鏡也被視為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AR硬件設備。谷歌眼鏡的目標是向消費者提供無處不在的計算能力,它具有智能手機的一些功能,比如拍照、視頻聊天、發消息、上網和路線導航。然而, 谷歌眼鏡卻以失敗告終。在2015年1月,谷歌宣布停止谷歌眼鏡的探索者版。
究其原因,谷歌眼鏡上一些核心應用程序的工作方式與手機并無差別。沒有任何應用程序能激勵用戶在谷歌眼鏡上使用它。谷歌眼鏡像極了戴在頭上的手機,卻并不具有太大增強顯示的驚喜效果。除非有一個或幾個現象級應用讓用戶想要繼續佩戴谷歌眼鏡,否則它就會成為一種不必要的產品。除此之外,彼時,谷歌眼鏡的市場定位也尚不明朗。
如今,盡管AR技術已經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但依然面臨許多挑戰。第一個挑戰與虛擬現實相同。為了讓用戶完全沉浸其中,最好的情況是實時獲得圖像,但是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延遲是一直會有的問題,因為增強現實對實時同步有很高的要求。隨著用戶在現實世界中移動,虛擬信息應該盡可能快地被覆蓋,這樣用戶才能得到正確的信息。最小化的延遲將增強用戶的沉浸感。
第二個挑戰是計算能力。不同于只需要處理虛擬信號的虛擬現實,增強現實需要分析真實世界的環境,同時管理虛擬信號。在增強現實中有大量的數據,因此需要有強大的硬件。它的硬件是一個頭戴式裝置,所以應該設計成又小又輕的。電源應該盡可能的低,否則電池的壽命和熱量會讓用戶感到困惑。
根據摩爾定律,小而強大的硬件才不會在未來成為問題。捕獲和跟蹤系統需要工作的準確性,這樣才能給用戶提供正確的信息,軟件也應該進行優化,過濾信息,從而刪除無用的數據,保留有用的數據。
另一個需要解決的挑戰是上行帶寬。為了在現實世界中顯示虛擬信息,AR設備需要將現實世界的數據發送到附近的服務器,而附近的服務器會將信息再返回給AR設備。增強現實技術的特點導致它對上行帶寬有較高的要求,而目前的無線互聯網設備具有較大的下行帶寬。
最后,正如谷歌眼鏡一般,十分令人擔憂的,還有AR設備的隱私問題。AR設備非常有吸引力,很多人想使用它們,但隱私問題仍然需要考慮。就拿谷歌眼鏡來說,它上面的攝像頭可以在不被注意的情況下拍攝照片或視頻,這意味著用戶可以在電影院錄屏。
當走在街上時,增強現實技術可能會通過在Facebook上的點贊來找到用戶的姓名、年齡等信息。雖然這些行為看起來很時髦,但實際上它們侵犯了隱私,這就是為什么在谷歌眼鏡推出后,一些公司在一些特殊的場合禁止員工佩戴谷歌眼鏡的原因。
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混合現實技術正在顛覆我們對身邊世界的體驗、理解及與世界的互動方式,更打開了通往其他世界的窗口。由此可能會誕生更多社區,催生更多合作,便于人們更高效地開展協作,培養技能,嘗試新想法。當然,這些技術也可能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視角,影響我們的行為,因此,在朝著技術狂奔而去的同時,我們還需要批判地使用技術。
來源:觀察未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