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8日舉行的蘋果秋季發布會上,蘋果推出了iPhone 14系列手機、Apple Watch Series 8 系列智能手表和第二代AirPods Pro耳機。不過除了上面幾款常規發布的設備,更多人將視野瞄準了MR頭顯,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更是表示相較于手機,“更期待Apple的MR頭顯,只有AR/VR/MR的硬件做好了,才有可能迎來元宇宙的春天,在這個點上,一直覺得要等蘋果的發力。
每年蘋果都會在新品發布會上留下一個“One More Thing”系列的彩蛋,展望下一個新品,再結合蘋果此次發布會這個浩瀚星空主題的海報,可以讓廣大關注者確認,蘋果的MR頭顯已經在路上了。
那么目前蘋果MR頭顯開發得怎樣?究竟會何時上線?這款頭顯開發的主要障礙是什么?上市后又會給MR設備界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這篇文章就來探討一下這些問題。
蘋果MR頭顯開發歷程和現狀
說起蘋果開發MR設備的起源,可是非常早了。以專利開發著稱的蘋果,在AR上的第一個專利,是2009年為早期產品iPod Nano設計的「頭戴顯示屏幕」,其功能是將圖像投影到設備的玻璃顯示屏上。
2011年,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從喬布斯手中接棒蘋果以來,就是AR的忠實支持者,據統計自2016年以來,庫克有至少15次在公開場合表達過對AR的喜愛。
發布新品,先要有核心技術和團隊。蘋果的思路基本是“外部引援+內部挖潛”。
在外部引援上,主要行動包括:
2013年收購3D感應以及動作捕捉技術公司PrimeSense;2015年收購VR面部識別公司Faceshift;2016年收購面部表情分析公司Emotient和SLAM技術公司Flyby Media;2017年收購AR頭顯制造商Vrvana;2020年收購NextVR以及Spaces。
從其收購版圖來看,蘋果揮動支票簿,涵蓋了多個領域。這也就構成了蘋果全面的研發格局。
隨后,在內部挖潛上,蘋果主要是推出AR開發工具ARKit,隨后每年都進行實時更新。蘋果還將AR導航、空間音頻等AR功能引進IOS設備、AirPods Pro等自家終端上,對功能進行測試。
今年ARKit已經更新到第6代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蘋果一直在進行AR/VR/MR等相關產品的探索,但是根據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的報道,蘋果研發AR/VR頭顯是從2015年開始的。
根據專注于蘋果資訊的媒體MacRumors的報道,蘋果內部有一個大約數百人的研究部門專注于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的產品研發。
蘋果目前正在同步進行兩個AR硬件研發項目,其中就包括此次可能出現在發布會上的AR/VR頭顯設備,以及之后可能推出的、外觀更加時尚的AR眼鏡產品。前者的代號為N301,今年夏天,蘋果向其董事會成員展示了這款頭顯,并表示這款產品已經快要發布。
根據目前各媒體的爆料總結來看,目前已知的信息包括:
這是一款MR(混合現實)設備,結合了VR和AR的優勢...
設備配備了M1系列芯片,兩塊8k屏幕以及14個攝像頭...
運行系統為reality OS,這是一款專為MR設備設計的操作系統...
開發團隊已經向董事會演示了這款設備,包括8名獨立董事及CEO庫克...
售價可能超過1000美元...
The Information曾經根據蘋果頭顯樣機照片制作了一個渲染圖,一款曲面眼罩、覆蓋眼睛區域,通過網狀材質可交換頭帶進行固定,這或許可以讓我們對蘋果的這款產品產生合理的想象。
蘋果這款MR頭顯何時能上線
關于首款MR頭顯的上線時間,外界基本上是靠著媒體爆料和專業分析師的研報進行推測。
其中,有著“蘋果爆料之王”之稱的現任天風證券分析師的郭明錤被認為是這一領域的權威人士。
作為在半導體領域深耕多年的科技媒體人,郭明錤從2010年喬布斯的蘋果發布了iPhone 4這一劃時代產品后就一直追蹤蘋果的動態,先后成功預測2012年MacBook Air的發布、2014年iPhone 6的詳細配置等重大更新,這也使得郭明錤成為了蘋果分析界的風向標。
郭明錤在蘋果預測界的輝煌戰績,圖源“新浪科技”
今年6月7日,郭明錤在社媒上表示,預計蘋果AR/MR頭顯將推遲至2023年第二季度發布。
但在兩個月之后的8月7日晚間,他在研報中指出,預計蘋果最快將在2023年1月發布AR/MR頭戴設備。
這幾乎可以成為一個準確的信號。今年10月份蘋果將再次舉辦新品發布會,因此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蘋果MR頭顯將不會在這次發布會上問世。
蘋果MR頭顯的開發障礙和上市的主要問題
據分析人士的爆料,當前蘋果在MR頭顯開發中的兩大障礙分別是散熱和組裝環節。
首先,看看光學設計中的散熱問題
顯示是頭顯中的核心問題,頭顯中的光學設計原理類似于微投影,運行時間變長后,機器從內部開始發熱,內部鏡頭、材料、構件等都存在熱脹冷縮的問題,每種零件耐熱程度不同,偏移數值不同,畫面可能因為焦距偏差變模糊,也就是“熱失焦”現象。
蘋果此前已經為頭顯設置了散熱風扇,但發熱情況依然嚴重,如果加裝散熱風扇,會導致體積過大。而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主要是變更材料或者改變光學方案。
國內廠商大朋的VR一體機采用風扇散熱
其次,是組裝問題
蘋果頭顯的代工供應商的名單非常龐大:相機鏡頭由大立光和今國光負責;HMD菲涅爾透鏡交給了玉晶光和揚明光;整機組裝則由和碩來進行。由于蘋果對產品要求一向較高,加上各個環節全部分攤出去,因此進度自然有些遲滯。
那么蘋果MR頭顯在上市后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呢?一個字——貴。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據,目前市場上最暢銷的VR頭顯Meta Quest 2的零售價在399-499美元不等,2021年占新生VR市場78%的份額。而今年早些時候,Meta表示,新款頭顯預計售價或將超過1000美元。
而業界普遍預測,蘋果新款頭顯設備,售價可能達2000美元甚至3000美元。這意味著該產品的價格將數倍于智能手機,但在使用場景和功能上,MR頭顯還不能完全勝過智能手機。
蘋果MR設備價格過高主要是成本的限制,一部合格的設備所需的零部件包括先進的攝像頭、深度傳感器、強大的處理器和高像素的屏幕。根據行業媒體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智能手機屏幕像素密度平均約為每英寸550像素(PPI),而MR頭顯設備需要3500 PPI左右。
而解決這一問題,還需要技術和材料研發的不斷進步,推動單位成本的下降。蘋果的思路一向是先上市產品、再進行完善,因此似乎不必對此過度憂慮。不過可以預測的是,該產品上市后,高昂的價格可能會帶來在C端銷售上的受阻。
蘋果MR頭顯發布后對國際,和中國MR頭顯市場的影響
蘋果MR頭顯誕生后,對國際和國內MR頭顯市場將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在國際市場上,個人認為主要是會對Meta的Quest系列產品產生強大的沖擊。
屏幕方面
蘋果MR頭顯搭載了兩塊索尼生產的4K級別Micro OLED屏幕,還有一塊AMOLED屏幕用作外圍視覺。作為對比,Meta Quest Pro將采用雙2160X2160 LCD屏幕,蘋果規格更高。
攝像頭方面
蘋果MR頭顯將內置14枚攝像頭,用于實現定位追蹤、See-Through、手勢識別以及眼動追蹤;從Meta Quest Pro的渲染圖來看,攝像頭數量會少于蘋果。
處理器方面
據郭明錤爆料,蘋果MR頭顯將搭載兩個處理器,其中高階處理器與蘋果用于筆記本設備的M1類似,另外一個低階處理器則負責感應器的運算。而Meta前代產品Quest 2使用的處理器為XR2,即使是考慮到Meta Quest Pro的升級,在處理器上也將遜于蘋果。
移動端芯片綜合性能排行,圖源:極客灣
不過,Meta也并非沒有優勢。
優勢之一,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價格,Meta即將推出的新品Quest Pro的價格或將超過1000美元,相較于蘋果MR頭顯的2000甚至3000美元的價格還是便宜了不少,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民眾是否愿意為一款新頭顯支付幾乎翻倍的價格,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優勢之二,就是內容生態。由于蘋果目前還未推出VRAR硬件產品,內容生態暫時可以說沒有。而Meta在此方面發展態勢極佳,Quest商店的應用早已突破300款,此前扎克伯格透露,Quest商店總營收已超過10億美元。即使考慮到蘋果有比較強的構建能力,在內容生態上追趕Meta尚需時日。
Quest商店中眾多的游戲
而說到對國內VRAR市場的影響,個人認為有以下兩點:
首先是帶動相關企業的發展和市場規模的擴大,據IDC預測,2026年中國AR/VR市場規模將超過130億美元。蘋果的硬件問世,將促進中國VRAR市場的蓬勃興盛。相關企業中,作為Meta Quest2、索尼PSVR、Pico VR的獨家代工廠商的歌爾股份、專注智能穿戴的藍思科技、為蘋果耳機提供代工的立訊精密,以及安潔科技、聯創電子、利亞德等在VRAR行業有拳頭產品的企業,或將迎來新一輪的機遇。
由國信證券研究所整理的蘋果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而對于國內的VR和AR廠商而言,蘋果MR頭顯的上市是一個進行技術交流、促進產業融合升級的機會。但在銷售上,由于國內廠商已經形成一定的市場格局,再加上蘋果MR頭顯超過萬元人民幣的高昂價格,應該難以對國內廠商形成太大的銷售沖擊。
總結
借助本文,我們對備受業界期待的蘋果MR頭顯的開發歷程、現狀、問題進行了一定的探究,也為大家分享了關于其發布時間的最新預測。蘋果MR頭顯雖然有著價格過于高昂等問題,但在配置上達到了目前最先進的水準。
競爭產生活力,越來越多地新品上市后、最終收益的將是消費者。因此我們也有理由對蘋果新MR頭顯產生更多的期待。
文/胡不歸
最后,關于本篇文章,你有哪些觀點和想法,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