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VR/AR 產業迎來高速發展。根據陀螺研究院《2022 上半年 VR/AR 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22 年上半年全球 VR 頭顯的出貨量約 684 萬臺;2022 年上半年 AR 眼鏡出貨量約 29.6 萬臺。
圖源:VR陀螺
整體來看,上半年整個 VR 頭顯市場,呈現出較為強勁的增長,下半年伴隨著 YVR2、創維 PANCAKE 系列等新品逐步出貨,以及 9 月的 PICO 4 系列和 10 月 Quest Pro 發布上市,預計 2022 全年 VR 出貨量將進一步擴大,預估達到 1450 萬臺。
AR 眼鏡產業上半年增幅較小,但穩中求進,以 B 端市場為主,同時 C 端也呈現出比較強勁的推動力。今年以來, OPPO Air Glass、雷鳥 Air、Viture One、米家眼鏡相機、Nreal Air、天趣星空 TQSKY T1、Rokid 等致力于 C 端消費市場的 AR 產品陸續上線開售,預計今年 AR 眼鏡 C 端出貨量將有較大幅度提升。
紛至沓來的硬件新品,不斷攀升的市場規模背后,是整個產業鏈共同推進的作用,從底層芯片、顯示屏幕、光學方案到內容生態,環環相扣。底層技術供應鏈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樞紐,近年來變化明顯,在資本和市場以及相關政策的多重推動下,技術研發、商用落地進程加速明顯。
VR 的第二里程碑
從菲涅爾到 Pancake
2021 年,在元宇宙概念爆火、Quest 2 出貨量大漲,以及字節跳動收購 PICO 的事件多重因素下,一方面加速了互聯網科技巨頭布局 VR/AR 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加速了 VR/AR 終端的場景落地。
VR 終端經歷從盒子到 PC VR,到 3DoF VR 一體機,6DoF VR 一體機……雖然產品形態在變,但其中所用到的光學部分卻并沒有太大的突破,直到 Pancake 折疊光路出現。
雖然這兩年才開始逐漸成為主流,但 Pancake 光學并不是近兩年才出現的新光學路徑,早在 2015 年國內就已有企業推出 Pancake 光學的產品——深圳多哚科技,在 2015 年的 CES 上,其帶著 Pancake 光學的工程樣機參展,相對與現場清一色的菲涅爾透鏡的“大塊頭”,這款產品賺足了眼球。
就像 VR 一體機形態很早就國內出現,卻沒有由國內企業將一體機的潮流帶起來一樣,Pancake 的潮流也并沒有在多哚、3Glasses、華為多款產品的帶動下起勢,特別是Pancake 光學的 6DoF VR 一體機,直到 2022 年才真正開始走向大眾視野。
前有創維、YVR,接下來 PICO、META 的產品都將采用 Pancake 光學,從菲涅爾過渡到 Pancake,新的光學方案已然將變成下一發展階段的主流方式。
相比菲涅爾透鏡光學,Pancake 光學通過多次光路折疊反射,在縮短發光源到人眼之間的光路長度的同時,對圖像進行高保真放大。相關閱讀:《2022年,VR廠商All in 6DoF Pancake一體機》。
圖源:網絡
雖然 Pancake 光學方案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光效大幅度折損,視場角減小,成本提升等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積極一面遠大于其負面影響:
它不僅可以減少 VR 光學模組在 VR 頭顯中的體積占用,從而讓 VR “頭盔”朝“眼鏡”化形態更進一步,還可以優化傳統光學方案透鏡邊緣圖像模糊、鬼影和色散等問題,還可搭配 Micro OLED 等先進顯示技術,帶來高 PPI、高亮度的細膩顯示。
基于此,VR陀螺認為 Pancake 光學是整個產業發展道路上一個全新里程碑,也是現階段VR 終端光學最優解。
多項 AR 光學技術并存
多場景應用落地探索
按照 AR 產業光學技術發展路徑,大致是從棱鏡——自由曲面——Birdbath——光波導(幾何光波導、光柵衍射光波導、體全息光波導),然而從 2012 年發布的 Google Glass 至今,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各類光學技術的產品皆在市場并存,針對不同場景和市場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
而回歸到 2022 年,最大的變化是 AR 從 B 端走向 C 端。
隨著 2000-3000 元之間的多款以 Birdbath、陣列光波導光學為主的產品發布上市,以大屏觀影、信息提示為主要場景的面向消費端的產品撬開了消費市場的切口。
探索,依舊是 AR 眼鏡 C 端市場的關鍵詞,從分體式投屏手機電腦,探索觀影娛樂,到一體式集成,探索運動健身,再到跨界聯動,打造智能座艙。AR 眼鏡廠商們,還在尋找它們的增量市場。
圖源:網絡
AR 智能硬件產業目前整體出貨量偏小,到目前為止,全球并沒有出現一款特別出圈出彩的消費級 AR 產品,對于消費者來說,不具備與手機一樣的強需求的場景,這是導致 AR 智能硬件產業銷量未規模起步的重要因素。
當然, AR 眼鏡的發展還受限于上游供應鏈技術,所有的光學技術均有各自的優缺點,成本、量產工藝、良率、FOV、亮度、功耗、體積、續航、發熱……目前沒有一種方案能在這些要素中取得最佳平衡。如目前被看好的衍射光柵光波導,也仍然面臨著良率低、成本高、FOV 小、色散、彩色 Micro LED 屏幕技術不成熟等諸多問題,這也是促使產業內 AR 眼鏡產品形態、技術路徑呈現多樣化的底層因素。
“短期悲觀,長期樂觀”這是 VR/AR 行業內諸多從業者和投資人經常會說到的一句話,既是對現階段技術、產業發展階段的無奈,同樣也懷揣著對于VR/AR 產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的堅信和希望。但“長期樂觀”幾乎是所有科技巨頭、資本的一致態度,作為一個未來有可能達到PC、智能手機體量的大產業,也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上游底層供應鏈技術的搶灘爭奪戰中。
資本、巨頭搶灘布局
底層供應鏈企業成“香餑餑”
據陀螺研究院統計,2022 年上半年,全球 VR/AR 產業融資并購規模總額為 312.6 億元,較 2021 年上半年同比增長了 37%。其中 VR/AR 硬件版塊的投融資金額達到 156.9 億元,同比增長超 104%.
上游技術供應鏈是值得重點關注的板塊,重點事件包括谷歌收購 Micro LED 創企 Raxium、Micro LED 企業思坦科技獲小米戰投、紅杉中國、舜宇產投、廈門創投等多輪融資;Micro OLED 微顯示器制造商芯視佳完成新一輪戰略投資,由中微半導體投資;超表面光子芯片商山河光電獲數千萬元 Pre-A 輪融資,由舜宇和經緯創投領投......
圖源:網絡
縱觀上游產業鏈,除了 VR/AR 光學技術、顯示技術板塊一直備受資本的關注以外,今年以來,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新的變化趨勢的出現——專注于 VR/AR 相關算法、芯片企業開始嶄露頭角。
2022 年 1 月,從事 SLAM 算法及芯片研發、設計業務,提供 AR、VR 軟硬件解決方案的南京耀宇視芯正式成立,成立僅三月便受到了來自詠圣資本領投的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2022 年 3 月,知名手機品牌 vivo 公開招聘 XR(VR、AR、MR)芯片技術規劃崗位,布局 XR 產業最底層業務;
2022 年 8 月,XR 芯片研發公司萬有引力宣布,公司在半年內連獲天使輪、Pre-A輪融資,融資金額共計數億元。天使輪由高榕資本領投,紅杉資本、IDG 資本和金沙江創投參投,Pre-A 輪由某知名 XR 領軍企業領投(具體領投對象未披露),高榕資本、紅杉資本、聯想創投、三七互娛等投資機構共同投資。
圖源:網絡
材料、光學、終端、系統、芯片……VR/AR 的產業鏈版塊正一步步補齊,即使 VR/AR 智能硬件短期無法成長蛻變為徹底替代智能手機和電腦的下一代計算平臺,但是可以看到在產業鏈上下游的推動下,它正朝著下一代計算平臺一步步靠近。
2022 全球 VR/AR 產業發展峰會
暨底層供應鏈技術高峰論壇即將拉開序幕
上游技術推動下游市場,下游市場反哺上游技術。自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工業革命以來,歷史一再為我們證明市場會變遷,巨頭會洗牌,沒有永恒不變的No.1,只有不斷自我革命與技術創新。
2022 年,全球互聯網巨頭加速布局 VR/AR 當下,產業迎來新的發展階段,但產業的規模化應用落地依舊任重道遠,技術、場景仍待突破。
VR/AR 產業行業突破點在何處,產業鏈完善度、供應鏈底層能力現狀與迭代方向,國產超越的核心領域有哪些?
風勁潮涌,韌者篤行,韌則行遠。2022 未來商業生態鏈接大會暨第七屆金陀螺頒獎典禮(FBEC 2022)將于 2022 年 12 月在深圳市大中華喜來登酒店拉開序幕,屆時將特設“2022 全球 VR/AR 產業發展峰會暨底層供應鏈技術高峰論壇”主會場,門票+審核制參會,聚焦 XR 產業上下游行業精英,共話行業未來新趨勢,共謀 XR 行業韌性可持續發展之路。
門票權益一圖掌握
FBEC2022介紹
來源:VR陀螺